通常有「引入某個新技術」可以解決既有問題的想法,大多代表開發還沒有想得足夠清楚而已。不過要體悟這件事,通常需要時間積累。從碰到新技術眼睛會發光的少年到變成油光滿面的中年大叔。
在網頁開發中,傳統的 HEX 和 RGB 顏色表示法雖然廣泛使用,但存在不易閱讀和直觀性不足的問題,且在廣域的色彩空間如 P3 下表現能力受限。HSL(色相、飽和度、亮度)提供了一種更直覺的顏色定義方式,讓開發者能更輕鬆地理解與調整顏色。HSL 通過色相、飽和度和亮度三個維度來描述顏色,使得顏色的調整更加人性化,特別是在設計系統中,HSL 能更好地呈現色盤的亮度變化。
這些我認為蠻有用的分享,而且在還沒被移除索引之前,通常輸入關鍵字都能馬上找到,都在一夕之間被 Google 拔掉了。也讓我清楚意識到,不能只單靠 Google 的 SEO 流量讓別人看到我的網站。
一般獨立開發者要部署服務時都會選擇 Vercel 之類的平台,但有時候需要更進階的需求如資料庫連接時,Vercel 就沒那麼方便,而一般雲端服務商的價格對獨立開發來說也很貴,這篇文章分享了一些使用 Zeabur 的心得,推薦給大家!
我喜歡寫技術文,特別是探索不同定理背後的共同原理。但是我最近認為一般的教學文章無法凸顯個人特質,反而應該專注於自己獨特的見解和經驗。希望在未來的寫作中,能更強調自己的觀點,並在技術領域中找到獨特的聲音。
本文回顧了我的前端開發經歷,從最初的技術選擇到職涯的發展,探討了前端工程師面對的挑戰及未來的定位。此外也強調了不斷學習其他領域知識及創造生態的重要性,以應對專業瓶頸。最後反思了職涯目標與人生意義,重新思考自身在職場中的定位與未來發展方向。
看完 The Worst Kind of Programmer 的心得。這篇文章反映了軟體專案中過度工程化的危險,阻礙了團隊長期生產力。作者認為良好的工程優先考慮簡單性和可擴展性,而不是過早採用時髦技術。強調可維護、可修改代碼的重要性,文章還突出了在技術決策中有效溝通的重要性。借鑒貝佐斯的「不同意但承諾」原則,它鼓勵團隊存在不同意見時也能做出決定,同時避免導致低效解決方案的妥協。
本篇文章探討了社群平台對人類的影響與如何透過 RSS 奪回注意權。然後提到了 Feedly 和 Inoreader 等 RSS Feed 聚合服務,以及自己成為優質創作者的重要性。最後分享了 leafwind 的文章第六權,呼籲大家意識到注意權這個重要的問題。
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接下來想要做的一些實驗,我進入軟體開發跟前端也已經快要邁入第一個十年了。經歷前端百花齊放的戰國時代,對於後續前端的變化和體悟都很有幫助。雖然部落格上已經分享了很多篇文章,但其實也還有很多想分享的事情沒有寫出來
身為一位前端工程師,雖然我們不需要把全部的 HTML 標籤背得滾瓜爛熟,但是常見的 HTML 標籤與使用場景還是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根據不同場景使用。 但是,使用語意化標籤的目的是什麼?我發現很多文章對於語意化標籤往往只停在表面,也就是討論某某標籤應該使用在哪裡,導致網頁上的標籤看似多彩繽紛,但使用者體驗卻沒有得到相對的提升。
這本書算是經典中的經典,拖了很久終於把它看完了。書裡傳達的理念有點像是把自己變成一個利他主義者。
熱情被過度美化了。書中一開始就用賈伯斯的演講破題,直接說賈伯斯做的和他說的不一樣。我覺得熱情不應該是你被要求去生出來的東西,而是在你在做某件事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產生的。我對 XXX 有熱情,但世界通常要的不是你的熱情,而是你的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