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情被過度美化了。書中一開始就用賈伯斯的演講破題,直接說賈伯斯做的和他說的不一樣。我覺得熱情不應該是你被要求去生出來的東西,而是在你在做某件事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產生的。我對 XXX 有熱情,但世界通常要的不是你的熱情,而是你的產出。
看完題目的描述後,比較要動腦的地方在於怎麼決定尾巴的移動跟是否相鄰的判斷。我這邊是直接寫了簡單的 2-d 向量來做。
突然想到要紀錄自己覺得有趣的題目,尤其是可以視覺化的東西。如果有多餘的力氣就把每天的題目都寫成筆記。總之,我覺得 Advent Of Code Day10 的題目還蠻有趣的,所以就先記錄一下。
在 2017 年時曾經讀過一篇文章,主要是分享各種用 HTML/CSS 就能達成的排版技巧。第一次閱讀時覺得深有同感,也學到很多當時還不熟的技巧,很推薦大家看看。雖然 JavaScript 幾乎可以解決大部分問題,但從無障礙設計的角度、效能跟 bundle size 的角度來看,能夠用 CSS 解決一定是比較好的。然而,盡量不要用 JS 不代表完全不用 JS,這兩者還是有些差別的。這篇文章會重新閱讀一次上面提到的文章,並且點出一些我覺得能夠改善的地方。
用 CSS 排版時,我們會根據樣式使用對應的 CSS 處理,有時甚至需要使用 JavaScript 來完成,不過在 CSS 其實有許多 pseudo classes 只要善加利用可以簡化 CSS,也可以減少不必要的 JavaScript 實作,而且不再像過去一樣只有少數的瀏覽器有支援。
課程看似內容很雜,有涵蓋像是資料科學、氣候變遷建模、Ray Tracing、偏微分、統計、image
一直以來我很好奇一件事,身邊的朋友們在網路上通常不太會去評論某件事,例如在一篇貼文底下留言,在推特上發表自己的看法。然而,如果是在私密群組發問的話,通常會得到不錯的建議。我體會到的事情是其實人是很喜歡給建議與評論的,然而為什麼大部分的我們在網路上卻不常評論呢?
現在許多網站都會導入測量 Web Vitals 的流程,透過量化指標找到可以改善的地方。不過比較少人知道的是其實 sentry 在之前也推出了 Web Vitals 的統計功能,能夠統計 Web Vitals 的各個指標如 LCP、FP、CLS,讓開發者可以在後台看到相關的圖表,甚至把平均值都標好了,相當貼心。
今天在日本軟體開發圈中,最熱門的新聞應該就是「Coinhive 事件」了。這個訴訟是因為網站經營者在網站裡放挖礦腳本,當瀏覽網頁的使用者進入網頁時便會開始挖礦。這個行為被以「不正指令電磁的記録(妨礙電腦使用罪)」起訴,開始了一連串的訴訟過程。
換了 HHKB 鍵盤之後沒有方向鍵,編輯文字時很自然地想要避免方向鍵的使用次數。種種外在因素影響之下我開始學習 Vim,發現搭配 VSCode 真的蠻好用的,在這邊分享一些心得跟技巧給有興趣的大家。
從 UI 的角度來看,前端與手機開發會遇到問題是類似的,儘管使用的語言或是開發手法不盡相同,我們都需要打造一個易用的使用者介面。既然如此,彼此也會遇到類似的問題,元件化開發、狀態管理、資料流、管理副作用(API 或是 IO)等等,對我來說是個很適合互相學習的領域。
可能是經驗也累積多了,看事情的角度好像也變得寬廣了一些了。在 2020 年與 2021 年開始多方探索各個領域,像是 Arduino、玩樹莓派、跑去看 AVR、買 STM32 開發板來玩、學習 PCB 跟 3D 列印,希望自己除了在前端之外,也可以和其他領域整合,做更多自己想做的事。今年是 2022 年,在去年及前年的探索後,希望今年可以變成開創的一年,讓自己做出一些成果來。
今天早上看到這篇 Leaving MySQL。如果說這篇文章有什麼重點,大概就是作者在文章中寫的:MySQL is a pretty poor database, and you should strongly consider using Postgres instead.
Polly 是 Amazon 雲端平台的其中一個服務,可以將文字轉為聲音。雖然文字轉聲音這件事並不稀奇,不過 Polly 可以根據句型組合盡可能發出自然的聲音,對語言學習者來說是一大福音。除此之外能夠應用的範圍也很廣,例如字幕轉為聲音、腳本、旁白、對白,甚至直接用 Polly 來錄 Podcast 也不無可能
2021 年初時樹莓派發佈了 pico 微控制器,價格相當便宜只要 100 多台幣,其中有個相當有趣的功能 PIO。可以透過特化後的組合語言與架構實作不同的通訊協定,卻不需要耗費主處理器的資源。
在計算機領域當中,對信號做計算時採樣通常都會是離散的資料,因此稱作離散傅立葉轉換(DFT)。快速傅立葉轉換能夠幫助我們將時域信號轉為頻域信號,方便做進一步的分析。
這本書感覺總有一天會翻成中文版,趁著目前只有日文版時跟大家分享閱讀心得。這本書厚厚一本 700 多頁,在日本甚至被稱作「#鈍器本」,還有登上暢銷排行榜。裡頭的內容非常充實,很適合想要完整學習一門知識卻不知道如何下手的初學者。
在瀏覽網頁時,我們時常透過 subdomain 來區分服務的內容,然而要區分一個網站是否為 subdomain,或是兩個網站是否為 SameSite 似乎沒有想像中的簡單。
在前端應用當中,很常會遇到一個情形是在畫面上顯示的值是透過其他的值複合計算而成;或是先經過某種計算再放入畫面當中。通常這類型的處理都可以用 useMemo 來簡化程式碼
shiki 是一個將程式碼語法做高亮的套件,跟其他套件(highlightjs, prismjs)算是比較新一些,也比較少人知道。主要是因為它支援的語法更多也比較好設定,內建的主題也蠻多的,就順手把原本的 prismjs 換掉。
一直以來用終端機的習慣都是直接透過 iTerm2 的分頁功能切換 tab,這麼做其實沒什麼大問題,不過自從了解 `tmux` 的好用之處後就把終端機的操作都移到 tmux 了。
在科技奇異點來臨之前,恐怕地球已經快要負荷不了全世界的經濟體系了。我們能夠維持現在的生活或許單單只是因為我們活在比較先進的國家,並且處於供應鏈上層,但仔細挖掘背後種種跡象,會發現整件事情越來越令人擔憂。
從 NAND 邏輯閘到圖靈完備,全部自己拉電路組裝元件。這款遊戲透過視覺化把程式碼的撰寫變成可以拖拉的邏輯閘,即時的互動更方便玩家觀察的真值表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