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lan's Blog

Kalan 頭像照片,在淡水拍攝,淺藍背景

四零二曜日電子報上線啦!訂閱訂起來

Software Engineer / Taiwanese / Life in Fukuoka
This blog supports RSS feed (all content), you can click RSS icon or setup through third-party service. If there are special styles such as code syntax in the technical article, it is still recommended to browse to the original website for the best experience.

Current Theme light

我會把一些不成文的筆記或是最近的生活雜感放在短筆記,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來看看唷!

Please notice that currenly most of posts are translated by AI automatically and might contain lots of confusion. I'll gradually translate the post ASAP

Japanese software engineer job search experience

前言

之前就很喜歡日本文化,所以在大學時就逐漸萌生要到日本工作的想法。不過礙於兵役跟經濟的關係,所以一直沒有實行。在這之前我當服完兵役,在服兵役之前則是在公司裡頭擔任前端工程師。最近當完兵回來,總算可以毫無後顧之憂找日本工作了。

剛好現在也是個蠻不錯的時期,日本因為高齡少子化的緣故正在大幅招攬 IT 人才,簽證申請門檻和永住權申請門檻也都變低了,像是最近放寬標準的高度人才簽證,最短只要一年就可以拿到永住權。 一些比較陳腐的制度也正在改善當中(像是終生僱用、年幼序列制等),想說時機成熟了,就開始鎖定各個日本的求職管道開始投遞履歷。

上工後一陣子,也差不多把生活安頓好了,分享一些在日工程師的經驗,順便做個紀錄。

目錄

  • 為什麼想來日本
  • 日本求職市場
  • 找工作管道
  • 面試公司
  • 實際生活 / 工作後體會到的事
  • 心得

背景

  • 國立科大資管系
  • 約 3.5 年工作經驗(前端)
  • 日檢 JLPT N1

為什麼想來日本?

當初最純粹的理由是我喜歡日本,想多了解日本,體驗在日本的生活;再來是海外工作的經驗對我來說很難得,跟各國的人合作,開發專案也可以從中學習到很多東西。

當然在台灣也有很多好公司與人才,也同樣有許多需要網頁應用的需求,但跟日本的市場與人口比起來量級又是不一樣的,在這裡也有許多純軟的公司在招攬人才,想要趁著機會成本低的時候出去闖蕩。

這裡的工程師,儘管是日本人也會試著用英文做溝通,雖然有時候並不是那麼好理解,不過我覺得盡力傳達跟接受彼此的訊息在跨國工作當中更重要。如果沒有抱持著這樣的心態,認為溝通是一件麻煩且沒有必要的事,那麼到哪裡工作都會相當辛苦。

另外在這次面試過程中,除了規模比較大的公司之外(Mercari, LINE, SmartNews)其餘幾乎都沒有 Pre-test,在面試中也只有從談話過程中了解開發經驗跟技術,讓我蠻驚訝的。

找工作管道

  • 專門找日本工作的獵頭公司(NeoCareer, PERSOL, Adecco)
  • LinkedIn 獵頭主動介紹職缺
  • Indeed
  • Connect Job
  • 內推

投遞公司數

9 間

錄取:

  • CAGLA
  • diffeasy
  • Pear
  • HRBrain
  • LINE Fukuoka

被拒:

  • SQUEEZE
  • SmartNews
  • Mercari
  • Nintendo

會日文跟不會日文找工作的可能性差蠻多的,但工程師受限沒有那麼大,畢竟只要有實力跟能用基本英文溝通,還是有大公司願意錄取(像樂天、LINE、mercari的等等),甚至還會補助你學日文的錢。只是如果經驗跟技術都還不足,拿 20 ~ 30 萬的薪水在日本會過得有點辛苦的就是了。

投遞方式

Neocareer

一位小姐直接用手機聯絡我,稍微打完招呼後就說「那我們測試一下日文能力,幫你轉接給日本專員」。後續的流程讓我不是很滿意,首先是聯絡都一律透過 LINE,在 LINE 上幫我安排了日本專員面試,結果自我介紹完講了一下經歷他才說:「哦哦聽起來你是理科的耶,我是負責文科所以幫你轉給理科的哦」。

於是第二天再跟負責理科的專員面試,然後填了這輩子最難寫的制式履歷書跟職務經歷書。聊完後過了一個月,完全沒有回音。

再次詢問後才更換另外一位專員,跟另外一位專員聊完後發現他們除了派遣的工作沒有工作能達到我的期待薪資。

給我的感覺不是很好,可能還是要靠運氣找到對的專員,或是我的實力太爛QQ。

PERSOL(英創)

PERSOL 也是專員從 LinkedIn 上主動聯繫我,也有先確認履歷後再打電話。

後來也是由日本專員確認日文能力後再開始推薦工作,只是專員也是看我的經歷跟年紀一直砍薪水。相對於 Neocareer 這家給我的感覺比較好。

Adecco

原本是想要透過他們應徵 SmartNews,結果一問之下才發現,他們也有跟日本合作的公司,可以幫忙推薦日本的工作。這真是令我大吃一驚,而且職缺數相當驚人啊,JD 寫得蠻詳細的之外,薪水範圍也很迷人。

後來就透過日本那邊的獵頭投遞履歷,大概推薦了 7 ~ 8 家,只是因為要直接跟日本人競爭,所以有很多間公司是提出書面後就直接落選了。有經驗或是會日文的工程師可以從這條管道試試看。

Connect Jobs

Connect Jobs (之前叫做 Top Career) 前陣子與 JPTIP 合辦了工作說明會,有樂天、Teamlab、mercari 等大公司。原本以為是公司的人會過來台灣,結果只是 Connect Jobs 的專員過來解釋一下流程還有請 CEO 來講講話而已。

網站上的履歷表很難填,後來也是遲遲沒有回音就不了了之了。

面試過程

(以下的面試過程都是在 Skype 上進行)

SQUEEZE

由 PERSOL 推薦的職缺。

這是一間在東京的飯店管理新創,主要在做無人飯店的產品,同時也有一個給飯店管理房間的後台系統跟自家營業的旅館。面試的時候主要聊工作經驗、使用的技術、開發的系統,跟介紹工作內容等等。

由於自己先前完全沒有用日文面試的經驗,我希望能夠先面試一兩家公司來確認自己的日文應答跟與想像中的面試有沒有太大的差別。

這是最剛開始接洽的日本面試,再加上遠端面試又是全程日文,覺得自己在應對時沒有做得很好,對方感覺也沒有很認真在跟我講話。

面試完一次之後就收到電話通知說被拒絕了。

有了這次經驗後,我重新翻修了一次履歷表,並且準備了完整的日文自我介紹跟可能被問的問題。

HRBrain

當初是看到薪資範圍還不錯就投了,第一階段是先和 HR 跟 CTO 聊天,從工作經驗聊到各種專案、為什麼想來日本等等。

等了幾個禮拜後二面,多了幾位工程師,問了一些比較細的問題,像是喜歡哪些程式語言、平常都用哪些技術等等,介紹現在公司的技術線和遇到的問題。

大約再等了一個禮拜後收到錄取通知,薪水開得不錯。只是在這正式發 Offer 之前他們要求要飛一趟日本跟 CEO 聊聊,當時也剛好收到其他 offer,就直接拒絕了。

Mercari

全日本最大的二手拍賣公司,看完他們的工作方式跟環境覺得蠻棒的。透過 Connect Jobs 投遞履歷,首先會有兩道 Codility 的試題(一小時)。題目大概介於 easy ~ medium 之間吧,寫完後大概等了幾個禮拜後通知落選。

SmartNews

剛開始會由 Adecco 的獵頭做諮詢,接下來是 Codility pretest,也是兩道試題(兩小時),寫起來也是 medium 的感覺。只是不像 leetcode 可以慢慢測,要自己想一下 egde case 的情形。

不過後來就直接收到通知被刷掉了,囧。

CAGLA

一家幫使用者建立後台系統的公司,這也是朋友介紹給我的,只是保密協定的關係他們沒有詳述到底幫使用者做了哪些系統。

跟一般的接案公司不同,是間技術底子深厚的公司。面試的時候也只問了工作經驗然後看看 Github。

結果:採用。只是薪水相當慘不忍睹。

LINE Fukuoka

其實在一年多前就想去 LINE 挑戰看看了,只是當時還沒服役所以只好暫時作罷。是朋友內推進去的,第一階段是填問卷,第二階段寫 pretest、第三階段遠端面試,最後拿到 offer。

第二階段會出題目,與前端實作相關。

第三階段會幾位工程師與你面試(分別),對第二階段的問題作深入探討。

第四階段會跟主管級工程師面試,聊工作經驗跟生涯目標,在公司想要做的事等等比較開放性的問題,最後由 HR 介紹福利制度,過了幾天後收到錄取通知。

LINE Fukuoka 的徵才條件並不需要日文能力,面試時也是只有跟日本人才用日文做溝通,其餘都是用英文面試。

從投遞履歷到收到 offer 整個過程大概花了 1 個半月左右,收到 offer 到在留資格核發又過了 2 個半月,等待的時間真的很煎熬啊。另外在留資格核發時又遇到讓我差點去不了日本的事,可以參考 EMS 驚魂記 — 在留資格認定書遺失

Pear

一家在福岡的新創公司(三年),主要在做電子商務平台。令我驚訝的是第一關面試就直接跟 CEO 面試,年紀跟我一樣大也是工程師出身,還拿到 LINE 的投資,讓人相當佩服啊!

面試總共兩次,第一次是跟 CEO 聊工作經驗以及為什麼想來日本發展,問了許多以前的工作經驗和專案,最後一起閒聊(真的是閒聊,像是打電動看動漫)跟介紹工作內容和內部狀況;第二次面試是跟其他工程師面試,但面試內容就只是聊聊用過的技術而已。過了幾天後通知錄取。

Diffeasy

這家公司的面試流程挺日商的,首先先讓我做打字測試(日文),再來試做人格測驗,最後現場 live coding。主要是接案公司,也只有問問工作經驗跟使用的技術以及進入公司後想要做的事情,過幾個禮拜後就通知錄取,只是薪水方面還是沒有達到預期水準就婉拒了。

澄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這家公司太詭異決定要分享給大家。

這間公司的人突然打電話給我,說看到我的履歷(104)想要介紹日本工作給我。後來傳了 LINE 訊息過來後才發現竟然是間半導體公司(?)。

在半信半疑之下搭車到新竹車站附近的咖啡廳跟那位日本人面試,聊完後才發現他們沒有生產線,都是發包到其他半導體廠,因為發現各個廠都有徵才需求所以在做人才招募。講到這裡就已經夠可疑了,就當作來練習日文吧。

後來他開始抱怨越南人都怎樣怎樣,台灣人比較好,薪水當然是慘不忍睹的那種。然後也完全不知道軟硬體的差別在哪裡,更沒看過我的履歷表,所以就這樣不了了之了。

如果看到要三思啊!現在想起來還是覺得自己太笨了。

台灣工程師薪水 v.s 日本工程師薪水

在薪水方面,最直接的感受是稅收,因為日本的稅跟台灣比起來真的重很多,而且又是在發放薪水時就先由公司扣掉,所以到手的金額往往會比帳面上少很多。

但當然也不是直接把年收扣掉 20% 那麼誇張,台灣繳稅難道都不用算扣除額嗎?

另外在這裡工程師低薪也是低得嚇人(大概跟打工族薪水差不多),不過天花板相對比台灣高許多,資深工程師可以在 1000 ~ 1200 萬日幣,扣掉稅還是能過蠻優渥的生活,而一般新鮮人如果有潛力的話也很容易找到 500 ~ 800 萬之間的工作。

整體來講在日本的薪水扣掉各種稅之後,並沒有跟在台灣差很多,但個人覺得在生活的舒適度差很多,再加上公司大部分都會補助交通費,只要精打細算一下就可以利用定期票在附近遊玩,能夠存到的錢並不會比台灣少。

最常被問的問題

  • 介紹工作經驗跟工作內容
  • 自我介紹
  • 會什麼會想要學日文/來日本?
  • 有在日本工作的經歷嗎?
  • 有沒有跨國合作的經驗?
  • 在前公司的工作內容

並不是太難回答的問題,只是轉成日文後要流暢地表達還是需要一段時間來練習就是了。

實際工作 / 生活後體會到的事

生活

最直接的衝擊大概就是生活花費比想像中還多很多,雖然早就知道會花上不少錢了,但真的比想像中還要多很多。光是房租與各種初期費用,公司沒有補助的話可能還要燒掉不少存款。

另外在食物上,雖然日本的東西真的蠻好吃的,但過不久就會發現好像就是這些了:燒肉、拉麵、定食、丼飯、烏冬、蕎麥、鮭魚、壽司、生魚片、各種燒烤,偶爾吃吃漢堡肉跟義大利料理,前菜永遠都是沙拉漬物,蔬菜少得要命、湯品幾乎只有味噌湯和豚汁,遠不及台灣這麼多樣化,但也因為這樣每天都會找時間下廚。

雖然生活在東京也是我嚮往的,但看到澀谷上下班尖峰時段的電車真的很厭世。福岡相對起來是個充滿元氣的城市,生活與交通便利、物價便宜、人口不像東京那麼壅擠、附近也有許多景點,搭新幹線可以橫跨九州旅遊,對我來說是一個什麼都剛剛好的城市。

很多人聽到福岡都還以為是鄉下,但福岡是個都市啊!博多車站每天一堆上班族,地鐵跟公車很方便,也是九州的交通樞紐。雖然的確沒有東京那麼地方便,但仍然是一個可以在工作與生活之間取得平衡的都市。

只是生活久了(雖然也才一個月),還是會想念台灣各種好吃的食物,還有隨處可見的手搖杯。

日本的網路方案並沒有吃到飽的選項,頂多只有 SNS 不限流量,而且費用還比台灣貴上兩到三倍,一旦到地鐵網路速度就會大減。讓人懷念台灣吃到飽跟速度超快的網路。

還有丟垃圾對常常下廚的我來說蠻困擾的,每個禮拜只能丟兩次一般垃圾,廚餘毫無疑問一定會臭掉啊!所以只能放在冷凍庫。雖然不用配合垃圾車的時間,但一個禮拜只有兩次也很困擾啊!

工作

跟外國人、日本人一起工作是個非常特別的體驗。因為要用非母語溝通,所以讓對方知道你想表達什麼,以及正確接收對方傳達的訊息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在 LINE 工作的台灣人比想像中多很多,常常聽到熟悉的語言,沒有那種在國外的孤獨感跟疏離感。

另外雖然日文已經有 N1 了,只是依照團隊組成的不同會說不同的語言,像這邊開發的專案因為外國人居多,所以幾乎是 70% 英文 30% 日文,再次讓我感受到英文的重要性。

日本人撰寫文件的方式很令人佩服。這裡的文件鉅細靡遺到一旦遇到什麼問題,只要搜尋一下就會找到完整的文件。也因為如此我在上班第一天就有超過 10 張關於公司與日本生活的注意事項。

來到公司之後幾乎每天都會開會,而且時常得不到結論。因為重視大家的意見,所以只要有人對這個討論(解法)有顧慮時,就會開始想其他折衷方案,也導致比想像中花更多時間。而且因為語言上的關係,日本人通常不會用太堅定的語氣回答,像是:

「〜の方がいいじゃないかなと思います」(我覺得這樣的方案是不是比較好呢?)

之類的表達方式。 所以開會要花很久的時間才能找出結論。

心得

除了 LINE 面試時有幾位面試官是用英文,大部分面試時都是用日文對談。比較要小心的是很多技術名詞轉換過去日文會變得有點難懂,例如 React 變成里誒哭抖、Angular 變成安谷辣,初次聽到還真的會頓一下。

另外,比起東京,其實我更嚮往在福岡工作。

整體來說,面試這些公司都沒有給我那種一板一眼的傳統日商風格,反而更加感受到日本內也有活躍的新創風氣。

日文雖然大大提升了我找工作的可能性,除了一些大公司,很多新創或規模較小的公司因為沒有錢讓你慢慢學日文,所以還是會要求一定程度的日文能力。但最重要仍然是技術能力、經驗、溝通能力還是要有一定門檻,不然日文講得嚇嚇叫結果技術能力 0 分反而是一件本末倒置的事。

也或許日文講得嚇嚇叫可以拿到更好的薪水也說不定

語言到頭來也只是溝通的工具,對有實力的工程師來說,要在短時間具備足以溝通的語言能力,通常也不是一件太難的事,直接丟過去日本一年就可以了。台灣人語言上的優勢可以比其他外國人更快上手這門語言。

技術卻要經驗跟時間的累積,或許還要一點點的運氣。

再來就是最常被詬病的年紀了,由於年紀的關係,所以在求職時時常被質疑工作經驗,也讓我感受到在國外求職時比起在台灣真的弱勢許多,就算你有什麼作品或是部落格或是已經有工作經驗了,他們也會自動忽略,直接判定你是個「新卒(大學畢業新鮮人)」。

雖然說年輕就是本錢,但在國外面試官能看到的只有你的學歷跟 Github,除非你長期經營一個英文或日文的技術部落格、或是已經在當地的技術社群深耕,不然他們也只能用履歷表上的東西還有面試來評斷你這個人。

後記

我蠻慶幸自己在大學期間加入了一間蠻棒的新創公司,裡頭的開發團隊都是很優秀的工程師,會分享彼此的知識,不斷地思考怎麼改善開發流程跟產品,久而久之就會被這種氛圍給影響,後續加入的公司也讓我受益良多。這讓我在大學期間就累積不少經驗。一旦出社會後,犯錯或是從頭開始的成本就會越來越高。

如果對日本工程師求職有興趣的話,歡迎寄 email 或是 Twitter 上私訊我,我很願意分享一些經驗,但希望你不要問一些基本到不行的東西,像是履歷表怎麼寫之類的問題。

另外如果對日文有興趣,也可以順便參考學日文的心路歷程 或是日語八百屋,最近安頓下來之後應該會逐漸更新!

Prev

EMS

Next

class component to hooks

If you found this article helpful, please consider buy me a drink ☕️ It'll make my ordinary day shine✨

Buy me a cof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