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生加入一點隨機量
我覺得恐懼是人生的本質之一,希望通過隨機性找到適合自己的最佳解
我覺得恐懼是人生的本質之一,希望通過隨機性找到適合自己的最佳解
我喜歡寫技術文,特別是探索不同定理背後的共同原理。但是我最近認為一般的教學文章無法凸顯個人特質,反而應該專注於自己獨特的見解和經驗。希望在未來的寫作中,能更強調自己的觀點,並在技術領域中找到獨特的聲音。
本文回顧了我的前端開發經歷,從最初的技術選擇到職涯的發展,探討了前端工程師面對的挑戰及未來的定位。此外也強調了不斷學習其他領域知識及創造生態的重要性,以應對專業瓶頸。最後反思了職涯目標與人生意義,重新思考自身在職場中的定位與未來發展方向。
看完 The Worst Kind of Programmer 的心得。這篇文章反映了軟體專案中過度工程化的危險,阻礙了團隊長期生產力。作者認為良好的工程優先考慮簡單性和可擴展性,而不是過早採用時髦技術。強調可維護、可修改代碼的重要性,文章還突出了在技術決策中有效溝通的重要性。借鑒貝佐斯的「不同意但承諾」原則,它鼓勵團隊存在不同意見時也能做出決定,同時避免導致低效解決方案的妥協。
本篇文章探討了社群平台對人類的影響與如何透過 RSS 奪回注意權。然後提到了 Feedly 和 Inoreader 等 RSS Feed 聚合服務,以及自己成為優質創作者的重要性。最後分享了 leafwind 的文章第六權,呼籲大家意識到注意權這個重要的問題。
在使用 HEY 半年左右我終究還是棄坑了,取而代之的是 cloudflare 的電子郵件路由
或許是因為在軟體業太多耀眼的人了,每次覺得自己達成了什麼里程碑相較之下也就沒什麼。
最近被 Amazon 的推薦燒到,入手了一把 Nuphy Air60,整個假日都在看機械鍵盤,把一些心得整理成筆記。
我很不會社交。我仍記得在大學裡總是下意識地避免和同學在校園裡偶遇,避免眼神接觸,故意繞遠路或乾脆躲到圖書館。
我不想活在所有人都很有錢的世界,那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事,也沒有意義;我想要活在錢可以真正獎勵到創造價值的人身上的世界,那才是真正讓社會進步的方法。
一直以來我很好奇一件事,身邊的朋友們在網路上通常不太會去評論某件事,例如在一篇貼文底下留言,在推特上發表自己的看法。然而,如果是在私密群組發問的話,通常會得到不錯的建議。我體會到的事情是其實人是很喜歡給建議與評論的,然而為什麼大部分的我們在網路上卻不常評論呢?
有兩名男性以及一名國一女生因為分享無限 alert
今天在日本軟體開發圈中,最熱門的新聞應該就是「Coinhive 事件」了。這個訴訟是因為網站經營者在網站裡放挖礦腳本,當瀏覽網頁的使用者進入網頁時便會開始挖礦。這個行為被以「不正指令電磁的記録(妨礙電腦使用罪)」起訴,開始了一連串的訴訟過程。
今天早上看到這篇 Leaving MySQL。如果說這篇文章有什麼重點,大概就是作者在文章中寫的:MySQL is a pretty poor database, and you should strongly consider using Postgres instead.
對我來說收音機的發明相當神奇,只透過無線電傳輸,聲音竟然可以傳播到那麼遠的地方,再透過收音機將聲音還原播放出來。本篇文章試著自己實作一個簡易的收音機電路,進而理解背後的原理
在科技奇異點來臨之前,恐怕地球已經快要負荷不了全世界的經濟體系了。我們能夠維持現在的生活或許單單只是因為我們活在比較先進的國家,並且處於供應鏈上層,但仔細挖掘背後種種跡象,會發現整件事情越來越令人擔憂。
最近 NFT 這個詞成為新潮流,大家一窩蜂地搶著「收藏」,但是往往抱持著錯誤的理解,以下整理常見的誤解
線性產值是經濟體系運作的基礎;指數產值可以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
一群工程師們正在研究如何逆向工程在 Apple M1 跑原生 Linux kernel
撇開這些因素不談,用 monospace 字體撰寫程式碼的開發者還是佔大多數,這篇文章來分享一些近年來使用的 monospace
趁著這個機會試試看鍵盤界的最高峰,同時也是工程師界許多人夢寐以求的鍵盤 - HHKB,購入後使用到現在非常滿意,在這邊分享給大家。這篇除了 HHKB 的心得還會同時介紹無接點靜電容鍵盤的原理。
對於軟體工程師來說,日本特殊的文化、環境、薪水並非首選,不少到日本工作的軟體工程師也都是單純喜歡日本才會到日本工作。因此這邊不討論薪水跟日商文化,單純就日本社會的現況點出我目前最擔心的事情。
我們常說要傾聽基層人員的聲音,因為他們才是真正在做事的人,在開發上也一樣。 不過成為 Tech Lead 除了了解程式碼本身之外,更重要的是必須要對整個專案有通盤性的了解,以下列出幾個我覺得很重要的地方。
台灣受到疫情影響,進入第三級警戒狀態,也有部分公司開始實行遠端工作。從去年起就已經開始遠端的我或許能夠分享一些經驗。
這是一篇流水日記文
這篇文章原文是以日文撰寫,不過裡頭有很多我在工作上有共鳴,甚至是可以學習的地方,因此決定在這邊做簡單的引用與自己的心得。這位作者 36 歲,原本還是工程師的他也接下了管理職的職位,原因是因為年紀大了,同時也逐漸失去了對技術的熱情,然後剛好上司說「你就來當當看吧」,薪水也漲了,所以就順勢接下管理職位。 作者很有趣地說「不過有些問題,我最討厭人了,如果可以的話我喜歡一個人,原本好好地幹嘛去管人呢?」,反正也不用管業績,也有薪水可以拿,就好好做吧。
時常看到某些被奉為社群大神的人,影片、文章點進去一看發現錯誤百出的時候,難免心裡會覺得怪怪的,怪的是怎麼大神的位置都是這些人在坐,一方面是大家難道都不看細節只看這個人是否在神壇裡頭嗎?這個人有擺在神壇裡,哦哦哦哦先拜這樣?
每個人對於每個議題,本來就有光譜存在,關心政治、社會議題也一定有人著墨較深,有些人只是理解個大概。
很多人對於直播這個產業一知半解,覺得是低學歷或是傳播妹才會從事的職業。其實直播產業進化到現在也已經有獨特的生態圈,也跟剛起步時的種種亂象有很多差別。不僅在控管上會更加嚴格,直播的類型也越來越豐富了。
對於軟體工程師來說,日本特殊的文化、環境、薪水並非首選,不少到日本工作的軟體工程師也都是單純喜歡日本才會到日本工作。因此這邊不討論薪水跟日商文化,單純就日本社會的現況點出我目前最擔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