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軟體工程師來說,日本特殊的文化、環境、薪水並非首選,不少到日本工作的軟體工程師也都是單純喜歡日本才會到日本工作。因此這邊不討論薪水跟日商文化,單純就日本社會的現況點出我目前最擔心的事情。
經濟
1990 年是泡沫經濟破滅的一年,日經平均指數從 30,000 多點持續下降到 15,000 點(2000 年),將近掉了一半左右。 來源:日經
直到最近這幾年才有逐漸好轉的趨勢,慢慢追回 1990 年時的日經指數。光就這一點來看,其實很擔心日本是否能維持現狀。再加上 2011 年福島核災事件,日本也花了不少時間與金錢才重建整個地區,但福島的產品卻成為了一輩子的污點。
這兩年受到新型冠狀病毒影響,原本可以預計可以振興日本經濟的東京奧運,現在也變成了沉重的負擔,只求能夠順利進行就好。這些事情最後都要由百姓們承擔,也包含在日本工作的外國人。
年金制度
日本的年金制度分為國民年金以及厚生年金,只要在日本公司工作,都會從薪水扣掉厚生年金。厚生年金的金額會根據薪水區間而定。日本的年金比任何稅都還貴,
但我認為在現在的日本人口組成下很難去相信目前的年金制度。根據 2020 年的統計,日本的老年人口已經來到 28.7%,這是一個相當驚人的數字。
來源:總務省統計局
隨著年份推移,日本的人口會逐漸變少,老年人口的比例也會逐漸增加。根據統計,到了 2030 年,日本老年人口占據總人口 30%;2045 年則會來到 37%,當然人口也在緩慢減少當中。
老年人口增加,那麼年金怎麼辦?現行年金制度是否能夠維持是個大問題,如果不行維持的話,要嘛就是勞動人口繳得年金更多,要不就是當我們這一代到達退休年齡時能夠領到的年金變少。
雖然說對已開發國家來說,這或許是一條必經的道路,但這也代表在日本工作時也必須要把這件事一併考量進去。對於外國人來說,我們還可以利用一時脫退金制度確保年金可以領到手,但對於要在日本待五年以上的人來說,或許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文化
ガラパゴス化
「ガラパゴス化(加拉巴哥化 )」很常用來形容日本產品只考慮日本市場,而沒有考慮其他國家的狀況。
面對來自外部(外國)適應性(汎用性)和生存能力(低價格)高的品種(製品・技術),最終陷入被淘汰的危險。
維基百科
舉例來說,像是非接觸 IC 的應用像是 SUICA,日本是使用 Sony 研發的 FeliCa 技術(NFC 的一種),其他國家大多都是使用 MIFARE(像台灣的悠遊卡)。這是針對日本的通勤狀況而特別設計的協定,如果像悠遊卡那樣進出月台還要等半秒鐘,在日本早就造成大塞車了。
還有像是日本獨特的放送法以及電視播放的制度,在日本看電視需要使用 B-CAS,簡單來說從放送局送到家裡的電視信號都是經過加密的,必須要使用 B-CAS 才能解密。據我所知日本是少數會將電視信號加密的國家,但看電視是免費的,雖然法律規定家裡有電視就要付錢,但又可以不用付。
身為軟體工程師,比較惱人的則是 JIS(日本產業規格)的存在。一般在開發產品,關於各種標準通常都是使用 ISO(國際標準化組織)居多,但日本有一套獨特的標準 JIS。
排外與語言隔閡
從這裡也可以發現日本打從心底排外的特質,儘管勞動力不足的關係,需要外國人幫忙填補空缺,但這並不代表日本的產品從此變得國際化、多樣化了。也有可能我們自始自終都是外國人吧,感覺就是會有隔閡。
政治
日本人對政治的無感程度超出我的想像,這次的奧運除了外國同事之外,也很少看到其他同事在討論。
我覺得這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許多改革與決策需要政黨推動,要確保政黨好好做事不亂來需要人民的監督。但我總感覺日本人對政治沒什麼關心,多數人都覺得誰來當都一樣,頂多上推特抱怨一下也就沒了。
結語
講了那麼多壞話,其實也不是要阻止大家來日本,也有人可能覺得這篇文章寫的東西離自己很遠,何必想那麼多?剛開始來日本的我也是這樣想的,只是隨著時間一久年紀慢慢變大之後,很多決策需要更多的資訊才能做判斷。
在日本工作的確也有許多好處,對身為軟體工程師的我來說,這裡關於電子工作的資源很多、有很多愛好者會自己做鍵盤、有方便好用的 Amazon(日版)、治安好(除了吵死人的暴走族)、居住品質高。不過或許也該想想下一步該怎麼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