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恩,簡單來講就是開始了一個 YouTube 頻道,就跟寫好了一個部落格很開心想要分享一下的感覺。
嘗試不同的呈現方式
在 2020 年,除了繼續深耕自己在程式這個領域之外,我也想透過另外一種方式來呈現自己有興趣的東西,本質上就跟寫部落格一樣,只是換個呈現手法而已,部落格當然還是會持續撰寫。
而拍影片這件事情對我來說更有挑戰性了,首先是對鏡頭的恐慌還有平時沒什麼在講話的習慣造成了明顯的冗言贅字、拍攝的節奏感、觀眾想要看什麼,這些都是光寫文章不會去考慮的事情(至少我是這樣啦)。
除了拍影片之外,另外學到的是剪影片,雖然不是特效型 YouTube,不過這種方式簡直是大幅提高了創作的可能性,而且也蠻好玩的。
我深信不管是文字、聲音或是影像,每一個傳播資訊的方式都有其獨特性存在,沒辦法互相取代,彼此各有優缺,而影像剛好是我最近想嘗試的一個手段。
因為影片的特性,在傳播上會比純文章甚至是 Podcast 好一些,甚至可以透過 YouTube 的推薦機制跟渠道把影片推送給有興趣的人。比起只是單純鑽研程式,我希望在這個百花齊放的時代多學點有趣的東西。
再來我有一些比較不好寫成文章的主題,或是寫成文章後比較難吸引到人的主題(樹莓派、Arduino、Sonic Pi 等),這些東西搭配影片跟實際操作,給人的印象比較強烈,也比較容易讓他們在看完的當下有所行動(吧)。當然等找到比較適合的呈現方式之後,或許也會開始 Podcast 也說不定。
我承認自己比較雜食,除了自己目前任職的領域之外,也會想往各個不同的領域探索,像是前面有提到的主題,然後發現越往底層走,能夠找到中文的資源也就越少,也越來越少人可以一起分享,所以我也希望透過這種方式呼朋引伴。
深耕專業之外,自我經營
比較有趣的是,因為 YouTube 本身也算是一個社群,任何經營社群需要的技巧,在 YouTube 也適用,這也是我在今年想要嘗試的事情 — Growth Hack。
YouTube 也一直是我很想嘗試的平台,雖然不知道成效如何,但工程師嘛,抱著 MVP 的精神先求有再求好也不錯。
走到一個階段,常常會發現,明明我有一個很好的 idea、寫得很完整的 side project,但為什麼都沒有人看到我。這種感覺會很沮喪(至少對我來說),所以 YouTube 簡直就是一個活生生的練習場,會幫你計算各種數據,點閱率、觀看時長、曝光率等等,自己做的內容很容易就可以分析。
在台灣似乎還沒有發現像我這種取向的頻道(有的話歡迎丟給我知道),在前後端或許都有一些人在經營,但有些只針對部分領域,有些針對部分程式語言,有些只是丟上直播。相對沒有看到面向比較廣的 YouTube 頻道,也沒有剪片剪得那麼 YouTuber(自己講 XD)。
自己想做的內容 v.s 觀眾想看的內容
還有一個蠻有趣的話題就是,怎麼在觀眾想看的內容與自己想做的內容做取捨。我其實也在找答案,到現在也才上傳短短 6 部影片,還有很多路要走。
但我短期的目標是希望自己的內容被更多人看見,因為這樣子自己的東西才會有人看,也才會知道到底哪裡需要修正與改進。
一般的工程師,如果要獲取資訊或是補足知識,通常不會透過 YouTube(除非是看 Conference),而是像是 Udacity、Coursera、Egghead 等等的線上平台,雖然我也想要做比較深入一點的內容,但如果這樣的話這個頻道就注定只能變成小眾頻道,就變得跟寫部落格差不多了。
一些體悟
我覺得如果同樣是想做 YouTube 的工程師,一定要有覺悟是,拍影片這件事情會讓你的效率大幅降低。
寫程式本來就是一件孤獨而安靜的事情,現在你要一邊寫程式一邊顧鏡頭、一邊跟觀眾互動、想腳本,比想像中累很多,而且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經驗,寫程式寫太久之後突然忘記要怎麼講話。
而且最痛苦的就是剪影片了,剪下去就是 6 ~ 8 小時飛走。哎,還有好多事情要學啊 QQ。
試水溫階段感覺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如果對寫程式有興趣的話,記得訂閱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