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寫技術文章,特別是可以深入探討背後原理的,我著迷於那種看似完全不同的定理,但背後的核心理念是相同的。
舉例來說,我在興趣使然的研究之旅裡曾經寫過關於逆矩陣、奇異值分解、離散餘弦轉換,他們的運作方式、公式不同,然而核心思想是類似的 — 有時候直覺的答案不一定是最佳解,反而繞點遠路換個角度(換個向量空間)會讓事情變簡單很多。
這是我去年(2023 年)參賽鐵人賽的系列文,雖然是自我挑戰賽,但卻是我參加鐵人賽以來最喜歡的系列文。
為什麼?
我發現技術文可以再細分為幾個分類,教學文、解說文、操作指南(manual)、見解,我似乎不太喜歡寫教學、操作指南類型的文章。
這些文章當然有其價值,工作上也常常需要。只是對我來說這種單純講述過程、原理的教學文章,很難凸顯個人特質。
如果每個人講的都差不多,那麼為什麼要看我的,大多數人看完文章解決問題之後,沒有人記得你是誰。雖然說文章貨真價實解決了別人的問題,然而我更想追求的是「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這件事。
也是我認為難能可貴的事
AI,或者更精確地說大型語言模型(LLM)的快速演進,每個人都可以用前所未有的低成本學習新知識,那麼在這大 AI 時代裡,如何突顯自己會是一件更加重要的事,因為 AI 似乎還沒辦法輕易取代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那麼問題來了,有什麼事情是只有自己才能寫出來的?什麼東西可以凸顯你自己?
我的答案是心得、看法、思想、價值觀、經驗、故事,這些是沒辦法簡單被取代的,也是我近期寫文章著重的事。
我以前不喜歡,甚至會刻意去隱藏自己的情緒、想法,盡可能把文章寫得很中立客觀,甚至算是一種保護機制。直到最近幾年才知道自己的觀點某種程度上是可以與別人產生共鳴的。
- 職涯的下一步 — 快與髒:跟 Huli 以前寫過的讓前端成為選擇觀點不謀而合
- 網路上的評論有毒:有讀者和我這篇文章對他的幫助,學習不在意酸民
- 線性產值與指數產值:有讀者非常喜歡裡面產值的分類方式與思考
深度連結大於流量
我很在意流量。
目前部落格自然流量最好的文章是關於 HTML 表單的解說:
因為文章裡有提到原理的部分跟應用上會怎麼使用表單,而且對網頁來說又幾乎是一定會遇到的東西,自然而然就拿到流量了。額外一提 Form 真的很好用!能用就用!
儘管這兩篇文章佔據部落格大部分的流量,但其實我並沒有很開心。於是我又花了幾個禮拜反覆思考流量這件事,我發現並不是在意流量,而是是否能透過流量吸引到潛在的連結。
最讓我開心的事情是在 Email、私訊裡有人和我分享他讀完文章的感受;在推特或其他平台上討論、交流看法,這帶給我的快樂遠大於流量本身。
當然,技術文章我一樣會繼續寫,只是我想更專注在我自己的觀點與想法,除了可以有效幫助讀者們思考之外,更重要的是建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