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1111,除了各大電商正在雙 11 特價外,今天剛好也是我的滿 23 歲的生日。就把這幾年做的事做個整理吧。這篇文章篇幅很長,而且內容很瑣碎,幾乎都是從筆記跟日記當中東拼西湊寫出來的。
這篇文章有一大部分是寫給自己警惕用的。
我是誰?
有時候,年紀越大越有一種逐漸迷失自己的感覺,每次都以為自己找到一個不錯的目標了,再繼續深究下去卻還有一大堆事情,直到現在我恐怕還是沒辦法講清楚我到底想要做什麼吧。不過人生大概就是這樣,會一直迷惘下去的,因此現在最重要的事情應該是,一旦決定好要做什麼,就不要輕易地反悔,否則就是在浪費人生了。
勞工大代誌
這是我在勞工節製作的專案,從四月中旬開始規劃、搜集資料到實作,因為平時還有課業跟工作要顧,所以實際上花的時間不多,最後兩天甚至是熬夜在趕工。
有更多的原因是因為,寫到一半發現又有更多資料想要搜集,不知不覺就變得非常龐大了。
我以為給自己時間很充裕了,但仍然有太多議題沒有涵蓋到,像是年金制度、職災統計等等。
為什麼想要做這份專案
國中跟高中的時候,或許是職科出身的關係,平時除了從報紙跟電視看看一些新聞外,很少汲取社會的議題和發生的事。
這樣半懺悔、半好奇的心態,開始搜集了一些台灣過去的勞工運動以及相關數據。像是薪資漲幅、平均工時、出生率等等,這些都是當我看到數據的當下才發現,原來事情那麼大條。 工時高居全球、薪資漲幅凍漲將近十年、出生率最後一名、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等等。
如果說現在這個渺小的我能夠做些什麼,大概就是勞動節時上街遊行,聽聽勞工的聲音是怎樣,畢竟身為一位準勞工,再過不久大概就會遇到同樣的情境。
更何況是在我還沒出社會之前,就已經是那麼慘的現況了。
台灣的勞動環境仍然有許多待改進的地方,後人能夠享受到的果實絕不是理所當然。
這些前輩們用血汗、用人生、甚至賠上性命來爭取更好的勞工環境。
身為一位工程師能做的事情不多,這個社會上還有更多用科技無法觸及的事。 但能夠拋磚引玉地讓人了解到「啊!原來還有這樣子的事啊」,就好了。
其實在查資料的時候,有很多讓人鼻酸的故事。
像是關廠工人臥軌時,民眾大喊輾過去;像是看到台電大樓的紀念碑連名字都沒有,藏在樹叢裡頭;像是看見 101 樹立的國殤紀念碑,卻過了那麼久才知道那是為何而來。
我們所處的社會當中有太多的理所當然,捷運順利地運作、高鐵能夠平安無事地從高雄開到台北、101 能夠安穩座落在臺北城、垃圾桶的垃圾有人收、廁所有人清、24 小時的便利商店,導致我們常常會忘記那背後隱藏的事情是由多少人的汗水(或是鮮血)堆積起來的, 更何況是以前沒有任何勞基法保護的勞工們。
日語八百屋
學日文
我還依稀記得學日文初期,每天都在咖啡廳點完一杯拿鐵後,從中午待到晚上,學習方式也相當土法煉鋼。把書裡頭的課文看過幾遍後,練習書中的習題與文法,再把單字與學到的概念記錄在筆記本上。就這樣持續了一年左右,筆記本已經塞得滿滿的。
這期間真的空虛寂寞覺得冷,因為沒有人能夠讓你練習,在還沒有到達一定程度前,別人也只會用肥魯宅之類的字眼來嘲笑你而已。當時對我來說最好的方式就是用 lang-8。
有時候一不小心就會落入寫程式的陷阱,會非常直觀地去用「是否與程式有關」的方式選擇自己的行為。這對當時的我來說是個很好的指標,不過這顯然不該是不去學習新東西的理由。
幾年前的我曾經寫過「小說,我最愛的毒品」,看得出來當時文筆的稚嫩跟想法的天真。然而我很慶幸當時曾經有各種方式來記錄生活。包含部落格之外,我從國中到現在,已經寫了四本日記。
雖然用現在的角度來看,不免對自己以前的荒唐與智障莞爾一笑,不過他也的確構築了現在的我。我並不希望自己成為一個除了寫程式以外,眼睛黯淡無光,無法對世上其他事物產生熱情的人。
大約在前幾個月,我開始準備了線上課程。那對我來說是個很特別的體驗,因為之前並沒有任何日語的教學經驗,但想趁著這個機會來練習自己的教學規劃外,也希望能夠把以前的筆記、經驗統一做個整理。
規劃期花了我 2~3 個禮拜,從思考一位日語初學者在剛學習日文時會遇到的困難,循序漸進到名詞、形容詞、動詞、敬語常體轉換等等。送出審核時很緊張,很怕自己沒辦法通過。又偷偷地想,如果沒有通過至少我就不用準備了吧 XD。
通過後,陷入了三個月的忙碌期,每天下班回來後就是坐在電腦前錄音,寫講義。幸好當時有規劃好整個課程架構,才讓課程順利上線。
這讓我深刻體會到線上教學的難處,雖然省下了實體教學的重複性與場地限制,但是每次的影片剪輯都要花將近 3 ~ 4 個小時製作、微調,更別說後期的字幕了,尤其是語言教學要在雙語間切換。
不過最後仍然順利上線了,對我來說這是個相當有成就感的一件事,看著大家報名與提問,覺得一切都很值得。
自學日文文章整理
- 自學四年通過日檢 N3, N2 心得
- 只要活著就會有痛苦-聲之形
- 給初學者的日文自學指南
- 日語學習資源總整理
- 日檢 N3, N2 文法總整理 - part1
- 日本服務業用語
- 我的日語學習之道
- 日本眾議院選舉
- 教科書上的八田與一
- 日文主題單字篇 - 剪髮
- 「気」的各種用法
語言能力
在這個年代,語言能力已經算是基本條件。更何況,在台灣比我厲害的人超乎想像。更何況,幾乎每間大學、科大的應外系,標配就是英文和日文。就算精通這兩門語言,也只是統計樣本中的一點而已。
整理經驗
大家在小時候是否都有寫過訂正本?如果我們可以把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並且把當時的解決辦法記錄下來的話,以後遇到類似的問題就可以比較快的解決。
我在開發時會把當時遇到的問題、或是自己在開發途中延伸出來的概念記錄下來,並且在月底統一 review 一次,整理過後把概念已經相對完整的筆記統整為一篇文章發佈。
唯一能夠改變你的,只有你自己的行為而已。
你的未來不是擰螺絲工人
摩登時代是卓別林的著名默劇之一,因為工業化跟經濟大蕭條的影響,勞工們被資本家壓榨,同時也造成百萬人失業。很諷刺的一部電影。
現在這個資本過剩的年代,生存已經不是太大的問題。
但如果不思考人生,那麽就跟裡頭的工人差不多,整天在工廠擰螺絲。
比起支配,我更想要幫助別人 - 卓別林
不要做不喜歡做的工作
對一件事情有熱情是非常助力的。舉例來說好了,當時為了賺錢,早上通常在漢堡王打工,只能透過晚上自學來補足程式上的不足。進入實習後,才發現強度跟之前比起來實在是天壤之別。所有的事情都會在工作的壓力下被放大,產生的效應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我在實習之後才接觸了許多當時線上課程完全沒教、業界卻已經逐漸開始引入的東西。
別人是用一天 10 小時的時間在做自己喜歡的事,而自己只是用閒暇擠出來的三兩分鐘來做,先不說天份上的差距,光是時間上就已經產生足夠顯著的差異了。
不要跟別人比較修了幾學分
在現行體制下的大學教育制度下,畢業門檻通常在 120 ~ 140 學分左右,扣除專業選修及必修外,還有將近 30 多學分的通識課。
說真的,修的通識課是真的學到東西了,還是只是上下交相賊的營養學分而已?在大一的時候我也把學分修滿,到處去找一些看起來不錯的課上,雖然得到一份看似充實的課程表,但真正精華的知識也只有幾堂課而已,更別說在台科大選通識,根本就是個笑話。
比起推動 XXX 教育,找到自己真正想要幹嘛才是真正重要的事。在高職或許課業上的壓力比較沒有那麼大,但現在的國民教育,幾乎就像職場一樣,把一天 8 小時塞到滿檔,晚上繼續補習。晚上累得要命,更別提深入思考所學的本質、關心週遭事物、甚至是培養興趣。
因此在追求知識的同時,自己多出去看看週遭的事物、思考、深思熟慮之後再做選擇,比起到處比較學分來得重要多了。
不要被 Buzzword 影響
你是真的喜歡現在做的事,還是只是時勢而已?前陣子推廣的程式教育以及多元領域課程、機器學習等等,其實都是假議題,如果不思考自己學習的目的,學習這些領域都只會落入痛苦的泥沼而已。
沒有人能夠幫你決定未來。
如果決定自己要做什麼很難,那麼可以從決定自己不要做什麼開始。
不要後悔自己的選擇
人生是一連串的選擇。 實習很好,唸書很好,出國留學很好,去旅行也很好,待在台灣也很好, 只要那是你想要的,那就好。
但不要惋惜自己的人生,一旦你厭倦,你就只是在浪費人生。儘管我仍然不確定是否在這個領域上走下去是不是正確的道路。
不要汲汲營營於逢場作戲的人際關係
剛上大學的時候常常會去跟同學進行「社交」活動,例如一起吃午餐、逛夜市、唱歌等等,後來想想,或許只是自己只是害怕沒有人的情況下,要不斷在問自己的問題而已。
這種時間通常才是最重要的,因為後來根本不會有人因為和你吃過飯,有過幾次交流,就突然變成知心好友。更別講有人會把這種行為視為拓展人脈。
因此如果真心想要在大學中找到比較要好的朋友,或許可以從社團、擔任幹部開始,當一群人有了同一個目標而聚在一起時,也比較容易和彼此交流,而不是午飯間的雜談閒聊而已。
年輕不是本錢
很多人都會說年輕是本錢,目前的我很幸運,都還在平均年齡 30 歲以下的團隊工作。
但是這個社會很多人並不在乎你的經歷、能力是什麼。就像雖然我有兩年多的工作經驗,在社會上仍然會被認為是個剛畢業的大學生,然後再用各種美麗的包裝壓低你的薪水而已。
他們通常並不在乎你做了什麼,而是你的學歷、有沒有在上市公司上班、多益成績這種根本無法辨識的指標。當然啦具備能力的人通常也會有上述幾個條件,他們根本不在乎學歷年紀這種指標。畢竟資深有時只是代表做的比較久而已。
臉書
最近,我把臉書上許多會令我分心粉絲專頁以及內容農場給刪掉了,像是各種行車記錄器影片、蘋果日報、即時動新聞等等。盡量讓我的動態牆不要被各種我不喜歡的事物強姦。
絕望的是,舉凡 youtube 爆紅、某某女星私密照流出、一生要做的幾件事等等,下面的回應都非常熱烈。
他們看似無傷大雅,可是卻在默默腐蝕我的心靈,尤其像我這種會被下一個影片給吸引的人,一旦點開來第一部影片就會繼續看下去。
最後,為了避免惱人的通知,我把 Facebook 的 App 也刪掉了。除了剛開始有點不習慣之外,其實沒有太大的變化,反而空出更多時間來。也不會下意識地打開 App,如果真的想滑就用網頁版的,那種單純和不方便的操作方式反而可以減少我在 Facebook 上虛耗的光陰。
最重要的是思考
台灣的教育在高中上後直接導向士農工商,成績比較爛的就被丟去二流的職業學校。把課程排爆棚,一天跟上班時間一樣的 8 小時,再加上補習班,根本沒有多餘的時間讓你思考人生、關心周遭的事物,只會讓人變得跟溫順。
對於一個只要頭腦不要太差,經濟狀況許可的一般人來說,一路安然到大學是個常態分佈現象。但神奇的是這群人在畢業以後,出來做的卻是幾乎在撿角般的工作。他們覺得自己很努力了。
可是努力這個字本身是個相當諷刺的字眼,尤其是這個年代來說,「努力」基本上已經是個基本條件,而不再是個能夠拿來說嘴的人格特質。在大學時拼命攢學分,去修一些名不見經傳的課程,對於無法用努力取勝的科目就施以小惠,再想辦法矇混過關。
最後發現四年過去了,找工作時一點屁用都沒有。從小到大我們並沒有好好地去思考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導致念完大學之後已經逐漸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變成隨波逐流的島民。
不要管太多,只要努力工作就好;修法?這是沒辦法的事;薪水被壓榨?就算不開心生活還是要過。於是圈養出了一群已經生活毫無目標可言,每天抱怨的愚民們。
他們不但鄙視那些地位比較高的人,一旦有人試圖反抗,想要為這個社會發聲,如果他看起來並沒有這群人那麼慘,他們還會沆瀣一氣去阻止這個人,變成了同階級之間的弱弱相殘。很怕其他人不小心就得到了比自己更好的生活。
這群人很努力,但如果被施以錯誤的教育以及思考上的怠惰,最終或許就會導致這樣的結果。
因此最重要的在於如何思考,這個目標是一輩子的課題,「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後面常常被省略一句,「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用有限的生命來追求無盡的知(不只限於知識),是很危險的事情。如果這樣做還自以為很聰明,那就更危險了。
知識上的不足可以用思考彌補,但是不思考又一知半解,什麼事都做不好,那才是最可怕的。而目前的台灣大學生,恐怕都在往這個方向前進。
至於怎麼練習思考,最剛開始或許可以從閱讀開始。
2018 年目標
轉眼間四五年過去了,走了不少冤枉路,每次到自己的生日,都會有種馬齒徒增的焦慮感,也不知道自己是否在一條正確的道路上。回顧一下之前所發生的事,不禁覺得自己有一大半的時間都在虛度光陰。不過儘管如此,他也的確是一部分的我。
想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但如果真的要說出一個比較完整的目標,大概就是「我想做一個有用的人」吧。